为方便研究生更好地了解专业领域学术动态,培养学术思维,提升学术水平,5月11日下午,ok138cn太阳集团529在长清湖校区文济楼109教室举办了主题为“城镇化中农家子弟教育的家庭参与机制研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ok138cn太阳集团529硕士研究生潘佳燕和陈淑琳,ok138cn太阳集团5292021级、2022级部分研究生参与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潘佳燕同学首先从教育市场化、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背景出发,提出了当前农家子弟教育的家庭参与机制的问题所在。接着,潘佳燕同学指出了研究的两种理论支撑,一是从底层资源限制论出发,农村家庭在社会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二是从底层文化资本论出发,农村家庭虽然身处弱势,但可以通过动员内在的文化资本来实现教育目标。因此,潘佳燕同学提出要理解农村家庭教育参与的新视角,需要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导向。随后她阐述了家庭参与机制的三点生成基础:一是教育城镇化下农村学生的处境有待改善;二是地位跃升导向下的农民家庭发展目标;三是熟人社会经济分化下的家庭教育竞争。
接着,由陈淑琳同学阐述并探讨后面三个板块。她指出,家庭参与教育的生成机制主要是教育共识下的新家庭主义,比如在家庭资源配置、家庭分工安排上优先满足子女的教育需求等。其次,陈淑琳同学表示,家庭参与机制的实践逻辑实际上是学生学业之下的保护主义,比如学习条件的最优化保证、学生学习氛围的刻意营造等方面。随后,陈淑琳同学指出,从自我动员到家庭培养的过程中,家庭参与取代了过去的学校激活个人模式,成为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主要机制,也改变了相应的人才筛选结构。但是就目前农村儿童的抚育私人化困境即家庭单向度的配合还有待进一步寻求破解之道。
最后,陈淑琳同学做出总结与分析,她指出,农村家庭通过主动创造家庭教育机制以此帮助孩子获得学业成就。这一机制的出现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儿童的成长也明显利大于弊。但是,教育是一项投资周期长而回报不确定的事业,同时也是涉及公共政策的公益事业,不应由家庭来负全部责任、担全部风险。因此,如何重建公共养育系统,切实减轻农村家庭教育负担;如何因材施教培养农家子弟学生及相关的人才培养定位都是值得进一步反思探索的重要问题。
此次讲座通过讲述城镇化中农家子弟教育的家庭参与机制变革,启发了同学们对当前城镇化中农家子弟的教育问题的深刻思考,能够为未来农家子弟的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同时,此次讲座也为同学们开阔学术视野,丰富学院研究生学术研究思想具有重要积极的影响作用。